第106章 平分公田-《晚清第一枭雄》


    第(2/3)页

    只要西征军顺利,天京就能确保无虞。吴捷、罗大纲就得老老实实地呆在镇江、扬州坐冷板凳,面对向荣、琦善这两支清军最能打的部队,替西征军、北伐军吸引火力。

    这是杨秀清的如意算盘。

    杨秀清不知道的是,曾国藩正在湖南加紧编练湘军。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将在湖南遇到湘军,被初出茅庐的湘军打得落花流水。

    西征军大败之时,便是吴捷、罗大纲获得起用之时。在参加西征之前,吴捷得加紧扩军。

    听康可铨报告,后二军军心不稳,很多新兵蠢蠢欲动,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吴如孝的对策简单粗暴,就是在新兵脸上刺字,受到康可铨的激烈反对。有些新兵为了逃跑,宁愿毁容,刮去脸上的刺青。

    吴捷要扩军,首先要得到民心。他没法大规模实施分田到户政策,只好先拿“公田”下手。在江南,“公田”十分普遍,几乎占到全部土地的一半,特别是“寺田”、“族田”,遍地都是。

    此类“族田”、“寺田”以公共之田做伪装,在客观上也能起到缓和土地矛盾的作用。因此,江南虽然人多地少,但农民起义不多,不像广西、湖南等地遍地都是会党。

    所谓“寺田”是寺庙的田产。镇江佛教昌盛,名刹很多多。例如金山上有金山寺,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便源于此。北固山上有甘露寺,是刘备和孙夫人政治婚姻的见证。焦山上有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极为悠久。

    镇江的寺庙香火旺盛,田产也极为可观。太平军灭绝佛教,镇江的和尚逃散一空,吴捷正好可以把寺田平分给贫民。

    所谓的“族田”是宗族内的公田。明清年间,华夏宗族势力强大。皇权只到县城一级,无法深入乡间,全靠族长维持乡间秩序。

    族长行使族权的经济基础,便是“族田”。族长控制族田,固然可以在族内组织教育,赈济灾荒,兴办公共事业。但大多数情况下,族长以族田控制族权,譬如逼迫族人服从族权,逼迫寡妇守节,逼迫幼女缠足,打击新兴思想,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最大阻碍。

    苏南、浙北一带,族田尤其昌盛。在无锡、苏州有些地方,族田竟然占到当地土地的四五成。

    吴捷没收族田,也就能够摧毁乡间的宗族秩序,将政权触角顺利伸向农村。

    当然,吴捷把寺田、族田分给无田少田的贫民,贫民也就有义务到太平军中服役,有义务向太平军缴纳田赋。

    很多贫民几辈子都是佃农,做梦都想有一亩自己的水田。吴捷烧毁田契,无偿把寺田、族田的土地分给他们,他们感恩戴德。为了保卫这得之不易的水田,他们自然也会踊跃参军,站在太平军这边。

    平分寺田、族田的工作由吴捷亲自抓,分派雷振邦、康可铨在左七军、后二军防区内实施。

    不得不说,这种土地改革只是革了“公田”,并未触及地主的“私田”。形势所逼,吴捷也只能暂时这样。

    这天,吴捷来到金山附近,视察平分寺田情况。这里是左七军的防区,由雷振邦负责分配土地。

    听说太平军统帅来了,在场的农民纷纷涌了上来。他们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却个个精神状态振奋,全无往日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颓态。

    一见到吴捷,众人纷纷跪下,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