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零章 越女剑法-《纵横武侠之黄粱梦》


    第(2/3)页

    正要开口询问,却听丁一继续说道:“《吴越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6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高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这是什么?”大漠之王听丁一出口成章,说的似乎是和这剑法有关,但其中许多的中原那时候的古词,他根本听得不甚了解,于是开口问道。

    丁一道:“这是当年记载的一则越女和袁公的故事,大致的意思便是:越女剑法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越国叫做青青的姑娘从白猿身上领悟的一套剑法,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要灭掉吴国,为了训练士兵,就在民间广征高手。有个女子来到军中,传了士兵一套剑法,传了以后,却不肯留下姓名。后来人们就以越女剑法来称呼这套剑法!”说到这他顿了顿又道:“野史之中也曾有记载,那越女阿青入王宫之时,那蓦地里宫门外响起了一阵吆喝声,跟着呛啷啷、呛啷啷响声不绝,那是兵刃落地之声。这声音从宫门外直响进来,便如一条极长的长蛇,飞快的游来,长廊上也响起了兵刃落地的声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剑士阻挡不了阿青。阿青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将对手的武器一一击落,但是武器落地的声音居然可以连成一片,无法分辨,实在令人感觉匪夷所思。是如此形容那一战,便有有一种说法唤作‘三千越甲不可敌’!”

    大漠之王听到这不由的唏嘘出声,半晌方道:“这越女当真是世上第一奇女子,其武功当真是深不可测,这越女剑法便是她传下来的吗?”

    丁一点点头,又道:“是也不是。要说这越女剑法,还要说起那袁公。且不管传闻之中说的是越女和袁公比剑也好,还是白猿传授也罢,这门剑法却是早已失传了的。在江湖上流传的大多不过是一些皮毛而已,便是这些皮毛,却又要说到那唐朝的公孙大娘。”

    大漠之王插嘴道:“即以失传又如何我孙女会习得?”不过见丁一徐徐说话,也不去追问,凝神细听却是对这越女剑法当真来了极大的兴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丁一喃喃吟道。

    “这是当年大诗人杜甫写的一《剑器行》,以诗为文描写了当年那公孙大娘的剑舞风采。莫老感觉如何?”

    大漠之王闭目慢慢的沉浸在了这诗文之中,脑海中仿佛有一戎装女子持剑舞动,只看得他心惊胆颤,却又热血沸腾,半晌才长出一口气睁开了双目这才现自己的手心居然已经出汗了,不由的暗自惊叹:只是凤儿的些许残招为辅,借助了诗文的描绘,居然便有了这等威势,若是当真那越女出手又会是何等的模样?难怪‘三千越甲不可敌’!

    “可怕……却也美丽无比!”想了想大漠之王喃喃说出了这两个词来形容那越女剑法。

    丁一点点头又道:“说美丽那是正常的,但可怕却是少有人能够看到。这剑法极为神妙,似乎是天下剑法之基,是以令孙女不知从何处学来,居然能够立刻融入到了自己的剑法之中,这才是可怕的地方。当今世上,能够做到这般的武功秘籍屈指可数。”

    大漠之王点点头道:“那凤儿她却又是从何处习得的呢?你不是说这剑法早已经失传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