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认为袁绍考虑的十分有道理。 田丰也不在多说,他的那番话,也有开导袁绍的意图。 袁谭则是又想了另一层,如今诸侯割据,但袁家的地方也不小了,完全可以架构起来朝廷。 朝廷架构起来后,会在其他诸侯的地方,形成一种民望。 这民望是很重要的。 会让割据的诸侯损失很多根基。 一个没有百姓全力支持的人,是很艰难的。 这些都是得到皇帝带来的好处。 …… 时夜。 内城区。 西门里街。 这里,是内城区最普通的地方。 现在却成了百官居住的街区。 内城是一座城池的核心,居住着官员、显贵。 帝都更加不例外。 皇宫就在内城,百官衙署,大都建造在内城。 官员的住宅则分布在内城的居民区内。 或早或晚,上朝、觐见,来去方便,还不打扰百姓。 只不过邺都刚刚担当起帝国都城的重担,还没有太多匹配的基础设施。 这一天的夜晚,西门里街乱糟糟的。 百官,以及数千家眷,都在搬入指定的住处。 一座四合院里。 堂屋里挤满了人。 这座前后两进的四合院是王允的住宅。 王司徒很聪明,知道朝廷和皇帝刚刚到邺城,不能集会,招惹到袁绍的反感。 但也因为聪明,趁着今天的安置混乱,他果断的召集百官到来。 来得百官有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如今袁家已经是权臣,这部分人不值得信任了。 屋子里的气氛很压抑,很凝重。 由于空间狭窄,根本不是透气的大厅,气味也很不好闻。 此前已经交流了很长时间。 王司徒鼓舞着众人,在董卓,李傕郭汜后,继续和袁家斗争。 已经很久没人说话了。 这时候国舅董承说话了,他失去了朝廷兵马大权,被打回了原形。 现在就是个散骑都尉,一听就很散,六百石的空位。 “当时迁都长安,便是董卓那种残暴的国贼,也征集了民间的豪华府邸,按照百官的地位高低,予以分配。” “便是基层的官员,也是给前后两进的宅子。” “袁绍倒好,给的都是民宅。” 董承说到这里激动起来,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往昔的权柄吧,“就比如王司徒,才给了前后两进的宅子,这可是当朝三公啊。” “大部分官员,都是临街的一处房子,连个院子都没有。” 董承本人就住的这种宅子,类似于武大郎那种临街房子。洗完脸,打开门就可以泼街那种。 “丢人否?”他拍了案几。 一时间,百官怨声载道,骂人的都有。 王允示意不要说了,道:“袁司空不是说了吗,现在百废待兴,他也不能如董卓那样去抢邺城豪右的府邸吧?” “更何况,邺城豪右咱们大多都很熟悉,也不好意思去住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