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屋檐下的沪海(求推荐票求收藏)-《全球财富》


    第(2/3)页

    她是苏北农村人,旦复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沪海,对象在东华大学任教,这样的家庭在沪海也可以了,可是惟一不足的是长期与公婆住在一个屋檐下。

    大学分房需要排队,报社这里又迟迟没有动静,两口子决定买房,但是以他们的收入和积蓄,还差着十万块钱的距离,苏北很穷,农村的父母不能提供帮助,在与公婆商量时,好象发生了口角,只能躲到单位里,自己一个伤心落泪。

    既然话题说开,姜毅英也不再藏着掖着,“小彭,人,还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哪怕四十平米,五十平米,也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与公婆长期一起住,勺子哪能不碰锅沿,外地媳妇嫁入沪海,也是要受委曲的,彭澎想不到堂堂国社的记者也有一肚子酸甜苦辣。

    “师傅,你等一下。”彭渤把报纸放到桌上,拉开自己的抽屉,拿出一样东西匆匆而出。

    报社旁边就是建行,他匆匆跑到柜台口,“取十万块钱。”

    九八年还没有信用卡的概念,存钱取钱只能用存折,“取这么多啊,要买房吗?”柜台里是一个四十岁左右胖胖的阿姨,笑眯眯地盯着彭渤。

    看来,这几天大宗的取钱用项都是用在买房上了。

    “是啊。”彭渤气喘吁吁道,“现在不买房,将来会后悔的。”

    “哦,”胖阿姨一边操作着,一边不时用眼睛的余光打量一下彭渤,“年轻人有房,找对象都好找的,你在哪里工作啊?”

    “报社。”彭渤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尽量回答她的问题,当他拿着用报纸包裹的一摞钱飞快地跑出银行,后面胖阿姨还在喊,“是财经报吗?”

    财经报,也不是发财报,更不可能会印钞票,就象银行的钱不是自己的一样,当彭渤把报纸包放到桌上时,姜毅英愣了。

    “这……是什么?”

    “师傅,别发愁了,钱,我这里有的。”彭渤尽量平静地盯着姜毅英。

    “我哪能用你的钱?”厚厚的的,象砖头一样,姜毅英忍不住多看了报纸几眼,可是坚决地拒绝了。

    “师傅,你先拿着,等你有钱再还我。”彭渤的样子是诚心诚意的。

    “你哪来这么多钱?”姜毅英奇怪了,一个租住在广昌公寓的小伙子,都不肯在单位附近找房子,只为省几块钱房租,他怎么会一下子拿出十万块钱来?

    这等于他将近五年的工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