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让人纳闷的内阁新人-《横明》


    第(2/3)页

    如此一来,便释放着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朝廷对于国子监仍然重视,并没有因为学院的出现而轻视。再一个就是,要进入内阁,不一定是六部要职,也可能是在民间表现更好。

    方书安已经顾不上谁是哪个殿的大学士,他更关心自己爷爷的情况。

    五六月份南下,不是个好事情,正是江南梅雨季向夏季过度的时间。

    由于连绵两个月的阴雨,陆路难行,看着满是泥浆的道路,方书安十分无奈。

    一般来说,沿着运河南下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啊,因为阴雨连绵,所以黄河淮河流域都无法通行,很多时候,不得不上岸走陆路,但是陆路又全是泥泞。

    导致整个南下的路上,困难重重。

    这个时候,方书安格外怀念后世,那时候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以及多如牛毛的国道省道系统,极大的促进人流和物流的转移。

    想想从前4个小时就能从北京到南京,现在要10天都办不到。

    方书安问同行的老供奉,“以前下江南也是如此困难?”

    “正是,少爷,这都算是好的,若是连绵大雨,只怕要在渡口登上十天半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运送肉禽的商船,岂不是都臭了?”方书安有些想不明白。

    难道说,夏天的时候,都不吃肉禽?

    “自古贩肉不超过百里,就算是咸鱼,也只运几百里,也就是进贡的东西,才会六百里加急,不然贵人们如何能吃的新鲜果菜?”

    “六百里加急?”方书安想了想,随即摇头,六百里加急,听着热闹,运送到以后,不知道都颠簸成什么样。

    要想吃到新鲜的肉禽,果然是难事。

    不过,他想想后世的情况,随即释然。

    其实,整个华夏能吃上便宜的鱼肉,也不过是二十来年的事情。

    记得在他小时候,九十年代,身在沿海省份,距离海边四百多里的他们,想要吃到鱼,那是远远贵于牛肉的存在。

    日常走街串巷的,都是卖酥鱼,所谓的酥鱼,也就是卤制好的熟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