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还是脑子烧坏了-《大清变》


    第(3/3)页

    秦川所说的建昌,其实是后世的凌源,民国时才改称凌源。

    秦川可是记得,凌源有一个凌源钢铁公司,既然那里有钢铁公司,那附近就一定有铁矿。

    秦川取出一支烟,不过并没有点燃,而是下意识地拿在手中把玩着,只是目光却变得更加深邃,望着窗外西边天空被赤红色的晚霞映照的红彤彤天际,缓缓地自顾自地说道。

    “现在,虽然因李中堂向朝廷力陈,北边俄患日急,朝廷也已经核复李中堂缓修卢汉铁路,转而先修筑关东铁路,在唐胥铁路的基础上,先延伸至山海关,再经锦州至奉天,然后至吉、黑两省,总长2ooo多里,以每里铁路1oooo银子两计算,所需款项就要过2ooo万。只是现在国库匮乏,慈禧又要修园子。。。。。。”

    “现在每年只有区区二百万的费用,不要说修到吉、黑两省,铁路就是修到锦州也不知何年何月。”

    “咱们在建昌建钢铁厂,机器设备来往货物都需要铁路运输,而且建昌到锦州的铁路根本就没有在关东铁路的设计中。我想,既然TJ至大沽的铁路是商办,建昌到锦州的铁路咱们也要求商办。如果可能,锦州至山海关的铁路也要咱们出资兴建。”

    对于在锦州设置货栈和购置田产,甚至兴建畜牧场,这些众人都能理解,辽西地势平坦,水道纵横不说,单就离着TJ近,这一点就是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建昌依铁矿建设钢铁厂,众人也没有异议,唯有秦川想要参与铁路修筑一事,众人疑虑重重。

    兴建铁路,大清朝廷一向谨慎,多半不会允许民间自办,偶有为之,也是多方掣肘。如果官督民办,估计到是可能,可问题是,只要有官府参与,那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搞不好这铁路就成为事实上的公产了。

    众人议论了一会,都觉得心里不托底。

    对于众人的疑虑,秦川思索良久,又试探着问众人。

    “如果咱们出资修建这两段铁路,咱们又只要二十年的收益,二十年期一至,咱们就把路权交予朝廷,你们看看,我这办法是否可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