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嬉笑间定大事-《东厂督公》
第(2/3)页
“哦?那朕倒是要听听了,秦兄快说。”
“这东西皇上也知道。”
崇祯皱了皱眉,道,“朕也知道?呵呵,这可就奇了。秦兄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秦书淮微微一笑,说道,“就是装备在宁远城的红衣大炮!”
崇祯愣了下,然后马上拍了下大腿。
“原来秦兄说得是它!那红衣大炮的威力确实了得,射得远而且射得准,贼酋努尔哈赤就是死于此炮之下。不过,据朕了解,这炮太沉,造价又贵,而且射速也不是太快。”
红衣大炮,又名红夷大炮,是明朝从葡萄牙引进过来的一种巨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是它重达2吨左右,造成其移动速度慢。另外,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射速低,基本上每2分钟只能发射一次。
但是秦书淮认为,当前的环境下,大规模装备制造红衣大炮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海军需要红衣大炮。纵然他不是海战行家,但也知道海战时对炮的要求还是在于射程够远、威力够大、精度够高,而红衣大炮完全可以满足这些要求。从目前荷兰、葡萄牙等海军强国的战舰装备来看,红衣大炮或者同系列的大炮,也是他们的主力炮型。
其次,陆军也同样需要这种大炮。陆战中,如果是在野外遭遇,那么目前所有的大炮都不怎么好用,要知道遭遇战中双方接触是极快的,根本来不及开几炮。但是在攻城战中就不同了,威力巨大、射程极远的红衣大炮,可以在敌人够不着的地方尽情地发泄,可以完美地压制敌军城头火力,甚至直接轰烂城门,让大军攻入城中。
秦书淮毕竟不是火器行家,或者机械工程的专家,他只知道什么炮好用,但是并不知道怎么改装大炮。他倒是知道后膛炮比红衣大炮这种前膛跑更牛逼,但是关键在于他根本不知道具体结构,而且就算画出图纸,当时的工业条件也未必能做出来。
所以,他只能选择红衣大炮。
秦书淮把理由一一道来,崇祯听完当即拍板,“既然秦兄认为此炮甚好,那咱就造这炮!这样,回头你去列个清单,这些军备要造多少,所需耗费多少,只要朕承担得起,全数拨款!”
“皇上英明!不过,要批量造此炮,恐怕还需要一个人。”
“谁?”
秦书淮呵呵一笑,“就是原礼部尚书徐光启。对了,这老头上次被关起来后,现在可还好?依然在牢里么?”
徐光启,就是当初那个在乾清宫外因秦书淮被任命为东厂督公而哭谏的礼部尚书。这家伙倒不是东林党人,只是太守旧了,因而被当时的东林党利用,最后也被崇祯拿下入了大狱。
第(2/3)页